龍寧(一九〇〇年生)和韋達米亞.尤沙哲夫斯基(一九一 一年生開始寫錄音帶式的音樂,但卻是用傅統樂器奏樂的。上述兩位撰曲家早期已有多年寫作正統音樂經 驗,到一九五.一年左右,才對錄音帶音樂感興趣。在錄音帶音樂製作過程中,他們有時個別創作,亦有時互相合作。
龍寧試驗他的笫一閱音帶作品時,是以橫笛作主要樂器及廣'朝?(全是一 九五1 一年作品)。雖然橫笛的性能,藉錄音帶的應用擴展了,但上述那三闋曲,本質上是正統形式1-的。用龍寧自己的話來說,針對的聽眾對象,是「習慣了聽印象作風,音樂名家及有調性音樂」的?樂音的界世析羣。?運用橫笛與錄音帶的試驗,撰成了四根卽奏橫笛與三十三根預錄橫笛複音,合湊(一九六 〇年)。
- Apr 24 Wed 2013 11:27
音樂名家及有調性音樂
- Apr 24 Wed 2013 11:26
後果仍未知的行爲
驍鉍與新糾章七二十第根據蓋茲說,所有這些「偶然」程序的目的,是在r使一件音樂作品變成一種沒有個人趣味 與記憶(心理)或文學與藝術傳統的延續性……」因此,音樂作品不再是一種意志的實踐,而只是 一種「後果仍未知的行爲。」在五十年代初期,約翰.蓋茲與俄爾?勃朗及大衛.陶多合作,再加上路易及琵比?巴侖的技 術黧助,開始創造了若干首作品,由錄音機奏出,運用各式各樣的「偶然j作曲手法。其中第一首 (一九五二年一月)是想像的風景第五號(奏四分鍾),該曲被稱爲r錄音帶上的總譜,以任何四 十二只唱片作材料。」跟著是(亦奏四分鐘),用聲帶中八條副帶,約用六百張唱片 作材料。在上述兩曲中,撰作的方法,都是由中國易經借卜筮方式創出偶然手法來。到了 一九五 八年,蓋茲在意大利米蘭市一個電臺播音室中,撰成了gl哪曲,該曲則可「由任何聲帶中用 任何數量的副帶調合來錄,用任何數目的人來奏,拿任何樂器來奏。」大約在同一時期,奧圖?
- Apr 24 Wed 2013 11:25
偶然手法
蓋茲爲這種r特製鍋琴」寫了十六関奏鳴曲與四関間奏曲,1大約都是在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年 |間寫的。
當他撰寫奏鳴曲與間奏曲的那段時期,?認爲樂曲是「一種融匯兩個極端的活動,拉近理性 ?與非理性,很理想地由厳格的分類小節中引領出自由rra靈活的延續性來。」但當他的音樂思想繼續 發展下去後,認爲融匯與延續性這類事已不再重要。他有了一種傾向,要r離開有秩序的觀 念,轉趨無秩序性的觀念。J他要求形式上的絕對自由—不單求割離預存印象的「有秩序觀念」, 同時要割離撰曲家本身的趣味。
- Apr 24 Wed 2013 11:25
回顧音樂會
聯試與新釗章七十二弟柯維爾的影響最大,所以對柯維爾由鋼琴中抽出奇音異調來的不循正軌手法,甚感吸引。柯維爾的 r比較音樂學」C硏究「非的音樂文化)論調,影響他很深,他有機會接觸這種「比較音樂 學」,是在-約市的社會硏究新學院。由此再進一步,他便對佛敎的禪感興趣,這種興趣對他的審 美眼光有很 [影響。在芝加哥與西雅圖任敎若干時期後,.蓋茲於一九四三年往紐約。
九.五八年五月十五日。在紐約市大會堂擧行的「蓋茲廿五年回顧音樂會」中,證明了他在這 些年來已贏得很多很多熱心的追隨者。在一九六一年,他的寫作與演詞被編集付梓,書名_。第 二冊書::則於一九六七年面世。
- Apr 24 Wed 2013 10:57
半音旋律琴
樂音的界世祈後,他自然還要發明一組新樂器去配合演奏。一九四一年,他製成一種叫「半音旋律琴」(chro-melodeon )的樂器,是一具簧風琴,音階中由四十三音組成一組八度音,整個鍵盤上,只有三 組半八度音。
繼「半音旋律琴J後,他又發明了「傑特哈拉」(withara),以抱琴爲體,共有七十11弦, 每六弦組成.一組和弦;「小傑特哈拉」,有之弦與兩個回音聲盒(特爲滑音而設);「和聲複音 琴J ( harmonic canon ),共有四十四弦,每弦帶有活動「絃馬」;還有若干種敲擊樂器如 「鑽石木琴J (有三十六節子,用竹管回音器)?’「低音木琴J .(有十一節雲杉木節子,用紅松木 作回音器);「雲室碗J (大玻璃瓶的頂蓋與底碗)。除此以外,他也用幾種較傳統性的樂器如電 吉他。這些樂器,無論在聽覺上或視覺上,都是令人一新耳目。
- Apr 23 Tue 2013 17:35
優秀的音樂家
樂音的 世折品。安第士常常自視爲音樂界的「票友」,不足稱道,但他實際上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,深賦撰曲 天才。
到了 十世紀中葉,早期摩洛維亞音樂復爲人稱尙。在一九五六年,美國摩洛維亞敎會創立了 摩洛維亞音樂基金會有限公司,設總部於北加羅萊納州的溫斯頓沙蘭城,目的在透過演奏、出版與 宣傳三方面的努力,促使一般人對這種音樂傳統有較深一層的認識與欣賞。在這基金會主辦下,各 個摩洛維亞社區的音樂資抖都存入擋案,部份音樂作品加以校訂後,在敎堂與音樂會中演奏。此外 又擧辦了若干次摩洛濰陌音樂節,並出版了許多唱片。
- Apr 23 Tue 2013 17:34
美國出生的第一人
者唱歌的r逍列絚餘」章三第約翰?史坦密茲和其他歐洲大小名家的許多手抄本曲譜。後來他又抄了法蘭茲?約瑟夫?海頓的若 干作品。海頓的風格,對波得的作品影響極大。波得在許多個摩洛維亞派殖區內都很活躍,但在音 樂成就上說來,他的最重要作品是在伯利恒與沙蘭城寫成的。(波得於1七八〇年到沙蘭城,到該 地一住十年。
他大力推動沙關城的音樂活動。在那裏,他於一七八六年寫成了。那是一關爲該地音樂學校而寫的大作品,波得是該校的音樂指導,學校內的修課曲 目,包括了五百件作品,內有室樂、交響樂、聖歌與神劇等等。大多數曲目屬於早期古典時代的作 品(約由一七六〇至一七八〇);海頓與莫扎特的作品,則有若干室樂作品及幾闋交響曲代表。
- Apr 23 Tue 2013 17:33
有風琴的敎堂
樂音的W?世新式的社區,人人爲社區工作,而日常所需,則由一個體合作社供應。其他摩洛維亞派信徙,由歐洲 相率加入,這個殖區便欣欣向榮了(雖然殖區的區域並不很大),而其他殖區地便也在賓夕法尼亞 建立起來。
伯利恒建立後未幾,有一批摩洛維亞敎信徒去到北加羅萊納,建立了若干小殖闊’其中最蜇要 的一個是沙蘭城(卽現在的溫斯頓?沙蘭市)。在沙蘭城,他們建起置有風琴的敎堂,組織仲縮管 喇叭隊,並繼續發展他們對聲樂與器樂的特殊愛好。
- Apr 23 Tue 2013 17:32
著名的加利福尼亞傳敎區建立
者唱歌的「道判釭離」章三弟神父在一七1六年進入德薩斯,敎那地方的印第安人唱兩関簡單的宗敎頌歌Alabados和A】a-banzas,甚至.到了西班牙統治時代早已告終以後,仍繼續流行於西南部民間。西班牙傳敎士同時 又帶來了配上音樂的宗敎戲劇,這些戲劇亦留存於同一地區的民間風俗內。最顯著的例子,是聖誕 劇3Lcspastores,在德薩斯州與新墨西哥州的若干區域內,至今仍每年或隔不久便上演一回。
一七六九至一八二三年之間,著名的加利福尼亞傳敎區建立了,這是西班牙文化入侵的另一階 段,天主敎的宗敎音樂,當時也與之偕來。這地區結果亦成美國疆土 一部份。在天主敎的敎區內, 音樂在敎育、娯樂及宗敎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。這區域內的印第安人,大部份都和善易處,很快 就學上§音樂的基本原則,此後他們組織成唱詩班與小型樂隊。這種樂隊所用的樂器,通常包 括小提琴、中音提琴、大提琴、低音大提琴、橫笛、小喇叭、號角、班多拉梨琴、六弦琴、鼓與 r三角鐵」。聖路易雷敎區的樂隊,共有四十名成員。他們所用的樂器,有許多是印第安人自己製 造的。
- Apr 23 Tue 2013 17:32
接受聲樂與器樂的助力
樂音的不世斬不大,但卻創立了 一種「原始」藝術的顯例,枉美國音樂史上,値得爲人加以一提。
天主敎會在宗敎崇拜中,接受聲樂與器樂的助力。在美洲英屬地的天主敎會,比較上並不富 有,所以說到音樂儀式,不能與西班牙屬地的天主敎會比,至於墨西哥與利馬等地的通都大邑,就 更加不能與之相提並論了。但甚至在十八世紀,北美洲的天主敎會音樂的吸引力,亦有稽可考。此 點可由後來成爲美國第一 i任總統的約翰?亞當斯日記中尋到。亞當斯在1七七四年十月九日的日記 中寫道:「下午到費城的羅馬敎堂。該堂的景緻與音樂,如此迷人,恐怕新敎難以追上……歌詠之 聲,柔和悅耳之至。」在美國出版而爲天主敎徒所用的第1本讚美曲集,是約翰?艾持肯編歌唱及風琴適用的天主敎 嗤屢用早晚祈_讚美曲集.(一七八七年費城出版)。音樂爲兩聲部(高音部與低音部)而寫,再版 時更加上了第三個聲部。